当前位置: HOME >> FLERIC News >> Content

第七届语料库翻译学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8-03 [来源]: [浏览次数]:

聚焦大语言模型,创新翻译学路径:第七届语料库翻译学研讨会成功举办

第七届语料库翻译学研讨会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第七届语料库翻译学研讨会官方网站:https://corpus.bfsu.edu.cn/cbts2025.html

          2025年7月31日至8月2日,第七届语料库翻译学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届研讨会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语料库语言学》编辑部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来自全国近百所高校的13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北京,以“大语言模型时代的语料库翻译学研究”为题,共同研讨大语言模型飞速发展背景下,语料库翻译学的前沿理论与实践问题。7月31日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召开了常务理事会会议。

开幕致辞抚今追昔,殷切勉励开启新篇

8月1日上午,研讨会开幕式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会议中心第一多功能厅隆重举行。开幕式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家金教授主持。

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家金教授主持开幕式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荣誉会长王克非教授首先发表致辞。他语重心长地回顾了我国语料库翻译学的发展历程,特别聚焦了大语言模型出现带来的变化与挑战。王教授强调,学者们应以不变应万变,深耕自己的研究领域,避免盲目追逐热点。他引用“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的古训,勉励学者们坚守学术志向,既要为已有发展感到自豪,又应重视变化带来的机遇。随后,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会长秦洪武教授致辞。他指出,我国语料库翻译学弹指间已走过20余年历程,研究话题从语料库设计和制作扩展到基于双语语料库的翻译对比和语言接触研究,研究方法也从频次统计发展到文本数据挖掘。秦教授强调,以开放的心态吸纳新思想、突破局限、推陈出新,正是语料库翻译学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荣誉会长王克非教授开幕式致辞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会长秦洪武教授开幕式致辞

主旨发言真知灼见,前沿研究引领方向

8月1日上午的主旨发言分别由辅仁大学杨承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政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董敏教授和河南大学刘泽权教授主持。

西南大学胡显耀教授聚焦人类翻译与人工智能翻译的区别及其原因,采用语料库和机器学习方法,比较汉译英方向人工翻译与ChatGPT译文在不同语域中的规范化特征和源语透过效应。在问答环节,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威教授就创造性翻译问题与胡教授展开讨论,辅仁大学杨承淑教授则就国际新闻回译现象的比例和特征提出见解。

西安外国语大学黄立波教授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老舍《四世同堂》原作五个残篇英文回译中文译本进行风格趋近度量化对比分析。分享结束后,与会老师就特征集的确立与黄教授展开讨论。

曲阜师范大学夏云教授分享了其对智能评估嵌入翻译与翻译教学过程的探索。她提出,大语言模型的语言能力不仅限于译文产出,其多维评估能力值得深入挖掘。夏教授探讨了如何创建翻译质量多维智能评估模型,并在问答环节就句嵌入技术及BERT的调用与参会老师展开交流。

北京科技大学赵秋荣教授围绕翻译修改,以《难经》与《红楼梦》的英译本为基础,从修改幅度、类型等方面对比翻译家自我修改和大语言模型修改的译文语言特征与规律。研究发现,两类修改主体均体现“修改共性”特征,但在修改幅度与句法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讨论环节,赵教授与刘泽权教授就《红楼梦》王际真缩译本的选择和处理展开讨论。

西南大学胡显耀教授主旨发言

西安外国语大学黄立波教授主旨发言

曲阜师范大学夏云教授主旨发言

北京科技大学赵秋荣教授主旨发言

8月2日上午的主旨发言分别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戴光荣教授、南华大学戈玲玲教授、浙江工商大学钱毓芳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梁茂成教授主持。

香港理工大学李德超教授运用情感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人类口译与机器口译的情感传递能力。研究发现,两种口译方式均会削弱原文情感强度,但机器口译在情感调节方面更为明显。在随后的问答环节中,戈玲玲教授围绕中英文幽默情感的跨语言分析问题与李德超教授展开热烈讨论。

上海交通大学庞双子教授的报告同样围绕大模型文本和人类译本的情感特征分析展开,但聚焦于笔译文本。庞教授的研究发现,大语言模型生成的译本在情感表达强度上高于人类文本,且这一现象在褒义和贬义词汇的使用上均有所体现。在之后的讨论环节中,许家金教授提出,情感分析可能不能单单计算词汇情感值,作为人文研究,应该还可从语篇和人类受众视角进行深入考察。

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家金教授以587个汉语语域相关的词汇语法特征为基础,考察大模型汉译文本的语域变异特征。研究发现大语言模型的汉译文本主观互动性较突出。大语言模型汉译与人工汉译在语域特性上除了主观互动特色外,其他维度较为接近。原创汉语文本在各语域维度上的特征最为清晰、丰满。在随后的讨论中,胡显耀教授与许教授就因子数量的确定及翻译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选择进行深入交流。

上海外国语大学胡开宝教授围绕“中国梦”英译,采用基于语料库的话语分析方法,对这一概念在国际知名智库中的传播状况展开历时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梦”理念已进入国际主要领域热点话题的探讨。此外,海外智库对其内涵认知经历了从单一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随后,梁茂成教授就智库类型差异等问题与胡教授展开讨论。

香港理工大学李德超教授主旨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庞双子教授主旨发言

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家金教授主旨发言

上海外国语大学胡开宝教授主旨发言

分论坛思想碰撞,多元视角共促发展

除主旨发言外,本次研讨会还设有八个分论坛,围绕语料库翻译研究的不同维度展开,涵盖智能与人工翻译文本对比研究、翻译语言研究、多模态翻译及教学研究、翻译话语研究、语料库技术方法、人机协同及翻译过程研究、翻译史研究等多个前沿议题。各论坛均有专家学者主持点评,与会代表们讨论热烈,交流充分。

 

 

 

 

八个分论坛现场

闭幕总结凝聚共识,展望未来砥砺前行

研讨会闭幕式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刘鼎甲副教授主持,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威教授作大会总结发言。张教授全面梳理了本次研讨会的核心议题与重要成果,肯定了本次研讨会在推动大语言模型时代语料库翻译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张威教授特别指出,本次会议坚持学术本位,直奔主题,会议组织守时高效。会议各分论坛所有代表全员宣读论文,无一缺席。本次会议为学界搭建了高水平、专业性的交流平台,深化了对语料库翻译学的前沿认识,也为规范学术会议办会形式提供了实践思路。最后,张威教授对会议组织者、全体专家、所有与会代表和志愿者表示诚挚感谢。

北京外国语大学刘鼎甲副教授主持闭幕式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威教授作大会总结发言

本届研讨会汇聚了全国语料库翻译学领域的顶尖学者,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为推动语料库翻译学在大语言模型时代的发展提供了前沿思路。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此次会议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更为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期待我国语料库翻译学不断取得更大成就。


第七届语料库翻译学研讨会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第七届语料库翻译学研讨会官方网站:https://corpus.bfsu.edu.cn/cbts2025.html

初稿:宋瑛明、徐怡萱;修订:许家金